咨询热线 

0871-7147650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挑战“外援依赖症” 中国足球需回归本土培养
日期:2025-08-21    来源:江南体育

中超联赛进行到第17轮,国安队在主场以1-3不敌申花,浙江队则以3-1战胜玉昆,深圳新鹏城则以4-0大胜青岛海牛…… 进球连连,但细看得进球名单,都是那些外援球员的身影——米特里策、韦斯利、阿苏埃等等。这究竟是一场国内联赛,还是“外援英雄传”的精彩连续剧呢?俱乐部老板们似乎已经掌握了灵丹妙药:球队表现不佳?赶紧动用“铁公鸡”,引进外援来解困!于是,外援们纷纷登场,价值不菲,实力强劲——而本土球员呢?只能坐在替补席上,成了“葛优躺”的现实版演员,眼巴巴望着球场,目光渐渐失去焦点。

“氪金”或许带来暂时的欢愉,但是否将青训埋葬? 联赛进入下半程,保级和争冠的艰巨压力直逼,俱乐部已然成为“氪金玩家”,外援的实力成了扭转局面的关键。新援迅速加盟,无缝衔接挽救球队于危难之中,效果堪比“灵丹妙药”。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长此以往造成更多困境:关键位置被外援稳固占据,本土球员的发展空间被持续挤压。当外援包揽组织、得分乃至防守核心任务,本土球员只剩下“传球专家”和“跑动底盘”的角色。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很多中超比赛中,本土球员竟然整场比赛没有一个射正!当整个团队的技术核心和进攻要害全都交于外援,本土球员只能沦为“棋子”,又何来谈及成长呢?

与日韩联赛相比,他们玩的是“内卷”的不同境界。K联赛和J联赛虽未放开外援限制,但俱乐部一直致力于本土培养。本土球员在激烈竞争中崭露头角,锻炼出可与欧洲球星抗衡的球技。孙兴慜、三笘薰、金玟哉等人的崛起,正是通过内部竞争结出的硕果。而我们呢?我们挑起的是“金元外援”的担子,我们吹捧的是哪位老板更舍得投入巨资,本土球员则在这场“金元风暴”中,不得不“躺平”旁观。

这种“外援依赖症”已经使中超陷入恶性循环:外援主导比赛步调和战术布置,本土球员沦为配角,整体技战术水平提升缓慢。据2023赛季数据显示,中超外援进球占比高达64.7%,惊人之余令人深思!当比赛胜负取决于极少数外援的发挥时,联赛整体技战术的多样性和竞争的平衡性便成了一纸空文。在对抗少、决策压力低的环境中,“温水煮青蛙”的情况下,国字号队伍何以找得到人才?

解药何处寻? 中超要真正成为本土球员的摇篮,需采取果断措施:

严格控制外援数量并推广年轻球员比赛机会: 强制执行外援注册和比赛出场次数限制,同时鼓励年轻球员参与比赛,甚至提供资助。完善青少年比赛体系,防止俱乐部“偷懒”,给年轻球员真正的机会。

赶紧动用, 国字号队伍

设立“青训奖励”机制: 对于持续培养出高水平青训球员的俱乐部,应在联赛收益以及引援调整费用等方面给予实质性奖励,让青训投入有所回报。

评定俱乐部长期表现: 将本土球员培养质量和国家队贡献度列入俱乐部联赛准入条件和评选标准,引导俱乐部注重长远打算。

短期成绩当然诱人,但如果以牺牲中国足球未来为代价,这样的代价未免太高。当听见球场上响彻的“退钱”呼声,当国家队再次碰壁,那些功不可没的高价外援,真的能填补我们失去的明天吗?

中超的精彩,不能永远依赖“洋枪”轰炸。俱乐部需要认识到:真正的宝藏,也许并不在昂贵的转会市场上,而在耐心培育的本土球员身上。当本土球员不再容忍“葛优躺”,当我们的联赛愿意内部培养——那时,中国足球春天的到来也许并非遥不可及。

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作者:枫桥落夜

2025-07-20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