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坛的裁判争议,有时候真让人有点哭笑不得。昨晚,中国足协照例公布了新一期的裁判评议结果,可这次的结果格外引人注目,提交评议的4个判例中,竟然有3个的最终结论是“因视频角度不够清晰或画面被遮挡,无法做出准确判定,故维持原判”。
好家伙,从顶级的中超,到中甲、中乙,三大职业联赛齐齐整整,全都栽在了“看不清”这三个字上,堪称中国足坛的又一“奇葩”景象。
第一个案子出自中乙联赛,无锡吴钩对阵广西恒宸。广西队申诉对手的一个进球越位在先,应该无效。但评议组一看视频回放,发现麻烦了:传球的最后一瞬间,触球点恰好被一名球员的身体给挡住了。这就好比破案关键证据缺了一角,评议组也只能无奈表示“现有角度无法证实是否越位”,最终只能尊重边裁现场的判罚,认定进球有效。这球丢得,估计广西队上下都觉得憋屈。
第二个争议可是重头戏,来自中超焦点战上海申花对山东泰山。比赛第7分钟,泰山队传中,球打在了申花队员马纳法的身上。泰山队坚持认为这是个手球,应该判点球。
这事儿甚至惊动了国际足联的裁判专家,可最终的结论依然让人无奈。评议组承认防守球员有跳起并张开手臂扩大防守面积的动作,但最关键的问题卡住了:视频回放就是无法清晰、确凿地证明球是打在规则定义的肩膀以下手臂部位,还是打在不算犯规的肩膀上。证据不足,只能维持主裁判不判点球、VAR不介入的原判。这个结果让很多球迷,尤其是泰山队支持者,感到难以接受。
第三个争议发生在中甲赛场,广州豹对阵石家庄功夫的比赛中,双方球员发生冲突。评议组同样面临尴尬,由于视频角度不全,无法准确判断石家庄功夫队一名球员是否存在挑衅或还击行为,导致只能做出部分认定,难以彻底厘清责任。
连续三起争议,最终都因为“视频质量问题”而成了“悬案”,这暴露出的问题可就太奥妙了。在当今这个科技时代,职业足球的判罚越来越依赖视频回放作为重要依据。如果连基本的高清多角度转播信号都无法保障,那VAR(视频助理裁判)技术和后续的评议制度,岂不是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不仅仅是裁判业务能力的问题,更是整个职业联赛在基础设施投入、转播标准管理上的短板。
每